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6篇
  免费   238篇
各国政治   269篇
工人农民   340篇
世界政治   2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9篇
法律   1524篇
中国共产党   396篇
中国政治   960篇
政治理论   789篇
综合类   18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762篇
  2012年   536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358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991.
With the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risks, the limitations of legislative regulation, negative judicial regulation and weak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make it difficult to regulate the exercise of the discretion of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which also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penalty decisions.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the public three-dimensional main body structure constructed by the moder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ystem provides a new framework for the discretionary reg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theories of administrative Law, three regulation mechanisms can be formed,which include administrative self-control, negotiation regulation, and the social regulation. These three regulatory mechanisms working together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on would regulate and restrict the exerting of discretion of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相似文献   
992.
农村治安新动向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农村利益调整,致使暴力性侵财案件、报复性治安案件和群体性事件频发。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群防群治机制欠缺,执法后续监督不到位,农村公安工作基础薄弱,是影响农村治安的主要因素。创建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局面,有待提高农民法制素质,调整农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建立健全村、乡(镇)的组织功能,强化农村基层公安派出所的治安保障能力,还可以尝试开展治安承包,通过有偿方式和市场行为辅助解决农村治安防控问题。  相似文献   
993.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决定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和谐,同样,人与自然关系的对抗也决定着人与社会关系的对抗。人类只有通过改变其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将人与自然的这种对抗性关系转向和谐性关系,进而才能建立起一个美满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994.
徐学福 《桂海论丛》2007,23(2):46-4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历史转型,社会意识结构也发生着相应的乃至更为复杂的变化:社会主导意识从“纯而又纯”向“常识”回归,反映着当今的时代精神;社会大众意识在主体性得到增强的同时,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在此情况下,要力求社会和谐发展,主导意识应该、必须且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协调性、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5.
龙新 《桂海论丛》2007,23(5):70-72
通过对我国《公司法》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条款的实证分析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不是空洞的宣言,它的价值理念蕴涵在《公司法》中,通过相关的条款予以体现.对企业社会责任不应该只进行纯理论性的法条解读,有必要将其与实体意义上的惩罚权联系起来,做到理性的对待企业社会责任,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996.
一些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后,漠视社会责任甚至做出违背社会责任理念和道德准则的事情。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我国有关立法不完善,也有某些地方官员对引进外资企业存在认识误区等。治理外资企业逃避社会责任,要采取严厉打击外资企业的行贿行为,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监督,建立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加大反避税力度,完善各项相关的立法,发挥工会保障劳动者权益作用等多方面措施。  相似文献   
997.
五四时期,在新的历史文化情境下,中国女性的社会生活角色出现了现代转型,这主要从新的角色期待与新的角色扮演两个层面展开,从中可见五四时期女性社会生活角色的早期现代化特性。  相似文献   
998.
"化賩":丽江古城纳西人社会整合中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转型、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整合及文化融合的要求,使得丽江古城纳西人的"化賩"发展到现在由原先单纯以金钱储蓄和物质互助为目的而自发组成的民间金融互助组织,演变成不同社会群体为社会资本而构建一个新的逾越家庭、家族、民族和地域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一民间组织在转型期对社会整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是纳西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  相似文献   
999.
"交往理论"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对交往进行了系统阐述,并首次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今天,我们重温"交往理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和谐世界,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Liberal Democrat policy has been labelled as social democratic, yet the party has been reluctant to so describe itself. Taking Crosland's The Future of Socialism as a reference point, there appears to be much shared ground between social democracy and Liberal Democrat policy. Meanwhile, the party's tax policy adopted in 2006 takes the Croslandite approach of taxing wealth rather than income. Despite thi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party is a social liberal rather than a social democratic one. These two political philosophies have so much in common that it is understandable that some commentators see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democracy where they might instead perceive social liberalism. Yet the two differ in their attitudes to the state. Both see a positive role for the state in furthering social goods. However, social liberalism shares classical liberal concerns about the dangers of an over-mighty state. This approach underpins Liberal Democrat poli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